台北市西昌街=市長街

         西昌街

  舊名半路店街、土治後街、土治前街、頂新
街、廈新街等,民國三十六年全線以西康省西
昌縣命名。

  段數:一段 分段點:無 全長:五六七公尺

 西昌街因離河岸較遠,闢建晚於舊街(西園
路一段),因此有新街之稱。全街隨著乾隆中
葉以後,大眾廟、福德宮(貴陽街口)、水仙
宮(桂林路口)等廟宇陸續興建,一路往北拓
展。這些古廟今日僅存大眾廟,它的人文之旅
就從這兒開始吧!

  艋舺繁盛的後期,新街殷商集聚,沿線均為
首屈一指的船頭行、染房、布店、南北雜貨舖
及釀酒坊,熱鬧富裕傲視全市。依地理方位,
大眾廟至水仙宮間稱為頂新街,往北至福德宮
相對取名廈新街。頂新街上因有大眾廟並鄰近
龍山寺,祭祀用品販賣順理成為特色。昭和十
三年(一九三八年),艋舺信用組合(今誠泰
銀行址)擴大營業遷至廈新街,此路段遂成為
商業及金融中心。

  創立於光緒六年(一八八○年)的黃和裕金
紙行,是現今西昌街上開業最悠久的老店。接
手經營的第三代黃滿足、黃紅芬姊妹皆出生於
民國四十年代之後,在她們協助父親掌店時,
僅頂新街就有二十家以上的金紙行,幾乎都是
家庭加工自產自售,客戶涵蓋台北縣市。商機
蓬勃的廈新街在靠近直興市場處有家華宮戲院
,艋舺老戲院雖多,還是放映洋片的華宮最吸
引年輕的黃家姊妹。

  福德宮原位於貴陽街口,為當地商人為祈求
商業發展出資而建,同治六年(一八六七年)
時曾利用龍山寺重新改築的餘材整修。昔日廟
前有一條百公尺長的土治前街,大約至長沙街
口,長沙街至內江街之間,因位於土地廟後方
,則稱土治後街。日據初期,土治後街仍有多
家金銀紙店、布埔染房、歐美什貨,以及溫州
郊、泉州郊等船頭行,批售從滬尾(淡水)渡
頭起船的貨物。位於長沙街口的市定古蹟謝宅
,即是郊行的遺構。

  民國五十六年,頂新街先行拓寬為十一公尺
,六十九年,再拓寬廈新街和土治前後街,並
打通騎樓。新街承載二百五十年行人的步履,
陰暗的亭仔腳、蒼古的店舖形貌,隨著馬路拓
寬陸續整容。福德宮於七十二年遷離,現棲身
長沙公園。金銀紙行紛紛外移,珠寶銀樓、鐘
錶眼鏡、服飾精品帶來新興產業。好景才維持
十年,商家又一窩蜂湧入台北市新開發商圈,
幾度潮起潮落,將新街沖刷為灰白失色的古街。

  每月初二、十六,金紙行的生意還算熱絡,
其餘日子黃滿足和黃紅芬本分的守在店內,為
的是不忍放棄祖先傳下的基業。今日提到西昌
街最為人熟知的,只有大眾廟對面的青草巷,
在醫療缺乏的年代,一旦身體有恙,依靠的就
是口耳相傳的草藥和草藥仙。日據以前,艋舺
的青草藥是以人力車沿街叫賣,隨著馬路拓寬
、房舍改建,十數家青草店才聚集在二二四巷
內及附近。在媒體競相報導,以及民國九十一
年進行地區特色營造的助力下,遊客莫不鑽入
窄巷到此一遊,感受那股藥草淡香的古早味。

  內江街口及以北的西昌街尾昔日屬於半路店
街,日據初期仍有船頭行、染房等店面,如今
則以住宅為主,街寬僅六公尺未曾拓建。一條
街兩樣景,臨龍山寺和三水街臨時市場的這一
頭,每當晚霞滿天時分,整條街擺滿成衣攤及
小吃攤,帶進一晚的喧囂。閃避人潮,刻意走
在出租公寓的廊下,穿越一群聊天的婦女,迎
面一位男子投來好奇的目光。我愣了一下才警
覺,繼夜市帶來另一波商機刺激之後,流鶯也
悄悄侵入了古街區。

  有形的街景總會隨時光更迭,下回得趁馬路
中央尚未盤踞夜市攤商,找一找與街共存一世
紀或一甲子的金紙店、布行、壽木店,感受光
陰溫暖不變的厚度。正是西昌街上這股濃濃的
庶民生活味,吸引我一再造訪老艋舺。

    市長街
  曾任台北市市長的黃啟瑞(民國四十六至五
十二年)與周百鍊(民國五十年代理黃啟瑞)
分別出身頂新街、廈新街在地家族,西昌街因
此有「市長街」的外號。

    大眾廟
  本名昭顯廟,建於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
年),收容俗稱大眾爺的無依枯骨,並建地藏
庵庇佑。艋舺舊俗以大眾廟口為陰陽地界,若
非至親,送葬至此即須止步回頭。


  講到西昌街的特色攏變了,商業水準和街路
的氣質給拉了下來。今年(九十二年)下半年
民俗街改造會做到這裡,應該淡薄啊會較好。
(黃滿足)

本篇發表於 日記。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5 Responses to 台北市西昌街=市長街

  1. Unknown 說道:

    心中醒,口中說,紙上作,不從身上習過,皆無用也。—-歡迎來我們的論壇看看哦!http://

  2. Unknown 說道:

    welcome join us!! 粉緋 休閒論壇 http://love1041.jp758.info

回覆給Unknown 取消回覆